檔案的四性檢測是指對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進行檢測,以下是其檢測方法和意義:
檢測方法
- 真實性檢測 :
- 來源真實性檢測 :對電子文件、電子檔案中的數字摘要、電子簽名、電子印章等技術進行有效性驗證。
- 內容真實性檢測 :系統(tǒng)自動獲取電子檔案內容數據的電子屬性,與元數據中記錄的電子屬性對比,結果一致即為檢測成功。
- 元數據與內容關聯(lián)一致性檢測 :利用計算機技術,依據元數據記錄的文件存儲路徑,檢測文件內容數據是否存在,以及電子檔案內容數據與目錄信息是否關聯(lián),元數據和目錄信息標注是否一致。
- 完整性檢測 :
- 數據總量檢測 :運用計算機系統(tǒng)自動統(tǒng)計總件數及總字節(jié)數,與相關登記表和元數據記錄對比,評判數據總量是否符合。
- 內容完整性檢測 :人工打開電子文件、電子檔案內容及復件數據,判斷是否存在缺失或遺漏情況。
- 信息包完整性檢測 :通過計算機自動化檢查元數據中記錄的文件數量與信息包內包含的文件數據是否一致。
- 可用性檢測 :
- 元數據可用性檢測 :檢測存放元數據的 XML 文件是否能正常讀取與解析,能否正常連接數據庫。
- 信息包病毒檢測 :檢測系統(tǒng)環(huán)境是否安裝殺毒軟件,歸檔信息包是否含計算機病毒。
- 系統(tǒng)和保管環(huán)境檢測 :使用專業(yè)漏洞掃描工具檢測電子檔案長期保存的計算機系統(tǒng)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人工判斷載體保管環(huán)境是否符合要求,如光盤保存溫度 17℃-20℃,相對濕度 20%-50% 等。
- 安全性檢測 :
- 移交信息包病毒檢測 :檢查系統(tǒng)是否有殺毒軟件,信息包是否含病毒。
- 載體安全性檢測 :通過外觀和讀取情況判定載體是否安全可靠。
- 過程安全性檢測 :按國家安全保密要求,從技術管理和過程管理等方面實施合理措施,確保信息包在歸檔、轉交、接收過程中的安全。
檢測意義
- 確保檔案法律效力 :真實性檢測可保證檔案來源可靠、內容真實,使其具備法律效力,能作為有效憑證使用。例如,在司法訴訟、行政復議等場景中,真實的檔案可作為關鍵證據,支持案件的公正審判和行政決策的合理性審查。
- 保障檔案完整性和可用性 :完整性和可用性檢測能確保檔案在長期保存和使用過程中,內容完整、可讀取、可理解,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支持。
- 維護檔案安全性 :安全性檢測有助于防止檔案被非法篡改、竊取或破壞,保護檔案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確保檔案信息只能被授權人員訪問和使用。
- 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質量 :通過四性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修復和改進,提高檔案管理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水平,提升檔案資源的整體質量和利用價值。
- 滿足監(jiān)管和社會需求 :符合《檔案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保障公眾對檔案信息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促進檔案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為社會提供更加優(yōu)質、高效的檔案服務。